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反映国内外微创技术进展的学术期刊,报道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肿瘤科等领域的微创技术(各种腔镜、内镜、介入技术等),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入网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期80页,大16开,铜版纸印刷。

首页>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9-6604
  • 国内刊号:11-45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凌晓锋;徐怡庄;徐智;吴瑾光;周孝思;徐端夫

关键词:肿瘤早期诊断,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恶性肿瘤, 碳水化合物, 正常组织, 细胞恶变, 物质的结构, 分子, 红外光谱研究, 发生发展机理, 蛋白质, 影像学改变, 转动光谱, 脂类, 振动光谱, 诊断方法, 造血系统, 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 文献综述
摘要:为寻找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人们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组织和细胞的恶变总是从构成它们的分子开始的.在组织和细胞恶变的过程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构成组织和细胞的主要物质在结构、构象和数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出现临床症状和医学影像学改变.所以研究这些变化是更早期诊断的研究方向.红外光谱主要是研究分子中以化学键联结的原子之间的振动光谱和分子的转动光谱[1].早在五十年前,Sutherland和Thompson就认为各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是该化合物具特色的性质,它能够反映物质的结构,因此红外光谱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傅立叶变换技术引入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不仅具有高光通量、低噪声和测量速度快等优点[2],而且红外线波长长,能量小,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具有无损伤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构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人们比较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或细胞的红外光谱特点,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其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造血系统等恶性肿瘤的红外光谱研究予以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