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反映国内外微创技术进展的学术期刊,报道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肿瘤科等领域的微创技术(各种腔镜、内镜、介入技术等),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入网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期80页,大16开,铜版纸印刷。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9-6604
- 国内刊号:11-45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一种新型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犬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Cui Geng;李洁;Lei Wei;胡蕴玉;吕荣;唐佩福;梁雨田;陶笙;张群;郭义柱;梁向党;王岩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缺损, 修复
摘要:目的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犬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 方法 12只家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12只成年健康家犬右侧桡骨中上段造成2.0 cm缺损,制成犬桡骨2.0 cm骨缺损实验模型,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经切口周围正常皮肤注射FS和FS+bFGF+bBMP到骨缺损处,术后4、8、16、24周进行放射学检查,术后24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和骨密度检查,研究其成骨效应. 结果 ①影像学: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区有密度较低的骨痂形成;术后24周,皮质完全连接,髓腔再通.对照组术后24周内缺损区均无骨痂生长,骨缺损未得到修复.②骨密度测定:术后24周时实验组的骨密度(456.33±13.74)mg/cm2显著高于健侧(433.33±6.77)mg/cm2(t=2.57,P=0.00)及对照组(0mg/cm2)的骨密度.③组织形态学:术后24周实验组新生皮质骨十分致密,骨皮质连接完整,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无新生骨形成,缺损处完全为结缔组织修复. 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对家犬的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友情链接